诗刊》的影响力不错,并且质量好。
要是每一期……哦不!但凡只要每一年有一名像钟跃进这样的诗人涌现出来,我们《诗刊》的影响力会更大的……”
说到这里,严主编又自嘲地笑了笑,补充道,“不过这谈何容易呀!好的诗人,就像是大海里的珍珠,需要人潜入到深海当中去挖掘出来,可遇不可求啊!”
“主编,我相信!只要我们的《诗刊》坚持初心办下去,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会有越来越多像钟跃进一样卓越的诗人,写出一篇篇可以传世的诗歌来的……”
李英一腔热血地说道,同时她也一只手撑着下巴,在脑海当中幻想着,未来还会有一个又一个优秀的诗人被自己挖掘出来。
“我也相信,《诗刊》会越办越好的。”
严主编点点头,肯定地说道。
火车一路北上,车厢里并不像后世的绿皮火车那么拥挤,基本上不存在没有座位的人。
甚至有些位置还是空着的,毕竟这还在正月里,大部分的单位即便派员工出差,不着急的事也会等到农历二月再说。
所以……
在这硬座车厢里,大部分其实都是从京城再返乡的知青。
就像前面提到过的,由于回家一趟的火车票不便宜。
许多下乡的知青,往往插队好几年,都没有回过一次家。
现在车厢里的知青们,大多都是家里条件不错的,父母双职工那种,一个月工资加起来都上百块,自然负担得起孩子回城的往返火车票。
像这种家境优越的知青们,往往也是重度的文学青年。
他们当中不少人坐火车无聊,都是拿着一本书在看。
行至半道的时候,突然有一名知青就激动得站了起来,高声对所有人说道
“同志们,我是京城前往哈城农村的插队的一名知青刘金锋。我最近看到一首非常棒的诗歌,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。
在这里,我想分享给各位。尽管我们彼此之间不认识,都是陌生人。
但在今天可以同坐一趟列车,就证明我们有缘分。
下面,我将朗诵这首由钟跃进写作的诗歌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,相信很多在座的朋友们,也都看过。
大家可以跟着我一起朗读,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,诗人钟跃进所描绘出来的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……”
要是放在后世,谁在火车上突然这么“社牛”的站起来,旁人绝对像看精神病一样看着他。
但是这个时代却完全不一样,许多知青一听到他要朗诵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这首诗,也全都激动得站了起来。
“我也会背,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这首诗写得太好了。我看到这首诗后,就发誓五年内,一定要去南方看一次海。”
“算我一个,钟跃进真是我们下乡知青的楷模。在困苦的知青生活当中,他还能如此积极阳光的写出这样的诗篇来,并且将乐观的心态传达给每一名读者,他真的是太了不起了。”
“听说钟跃进就是在东北插队的,不知道是在哪个公社,如果能够见上一面就好了。”
……
这节车厢一共也就才坐了三十多人,现在却有十几名知青都站了起来,要一起朗诵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这首诗。
“从明天起,做一个幸福的人!
喂马……劈柴……周游世界。
从明天起……”
随着十几个人齐声朗诵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这首诗,整个火车的车厢,好像行驶在诗意的海洋当中一般。
李英和严辰一下也跟着激动了起来,尤其是李英,眼眶湿润地对主编严辰说道“严主编,您看到了么?这就是一首优秀的诗歌,所能传递的精神与能量啊!”
“是呀!好的诗歌就是能直击人的心灵,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一直流传下去的。”
严辰也是非常兴奋地说道。
任何一名文字工作者,不都喜欢自己写作或编辑的作品,可以像此时此刻一般,被随机遇到的陌生人所喜欢和朗诵么?
“真希望钟跃进同志也在这里,他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,他写作的诗歌,是多么有力量的了。”
李英有些惋惜地说道。
“哈哈!李英同志,这样的场景,你觉得还会少么?说不定,等我们带着钟跃进回京城的火车上,就能再碰到呢!”
严辰笑着答道。
“我只愿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