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ruochuxs.com

翦商(出书版) 第17节(1 / 5)

5 张国硕:《盘庚迁都来龙去脉之推断》,《郑州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

2004年第6期。

6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:《河南安阳市沮北商城宫殿区i号基址发掘

简报》。

7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:《中国考古学夏商卷》。

8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队:《1987年安阳小屯村东北地的发掘》,《考古》

1989年第10期。

9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:《殷墟的发现与研究》,科学出版社,2007年。石璋如:《北

组墓葬》(1970年)、《中组墓葬》(1972年)、《南组墓葬附北组墓补遗》(1972 年)、《乙区基址上下的墓葬》( 1976年),均为(台北)“中研院”史语所出版。

10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:《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》,《考古学集刊》 第9集 ,科学出版社,1995年。

11石璋如:《殷墟建筑遗存》,(台北)“中研院”史语所,1959年;陈志达:《殷 墟》,文物出版社,2007年。

12中国社科院考古所:《殷墟的发现与研究》。

13 梁思永、高去寻:《侯家庄t550号大墓》,(台北)“中研院”史语所,1976年, 第25页。

14以上详见郭宝钧《1950年春殷墟发掘报告》,《中国考古学报》第五册 ,1951年。

15 梁思永、高去寻:《侯家庄o 1550号大墓》。

1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:《中国考古学夏商卷》。墓穴中央挖有方形墓 室(椁室),二层台上有大量殉人尸骨,这些尸骨在底片上进行了描色以便 观察。

17图片来自“中研院”史语所。

18 安阳亦工亦农文物考古短训班、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发掘队:《安阳殷墟 奴隶祭祀坑的发掘》,《考古》1977年第1期。以下引用该报告的文字和图片 不再单独注明出处。

郭宝钧:《1950年春殷墟发掘报告》,第45页。

王平、顾彬:《甲骨文与殷商人祭》,大象出版社,2007年,第88、97页。

唐际根、汤毓赞:《再论殷墟人祭坑与甲骨文中羌祭卜辞的相关性》,《中原 文物》2014年第3期。

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:《安阳武官村北地商代祭祀坑的发掘》,《考古》 1987 第 12 期。

同上。

于省吾先生认为,“奚”字“象人的顶部,发辫直竖,用手捉之”,而“皴是 从戌奚声的形声字,系用斧钺以斫断奚头,是杀戮之意”。参见于省吾《殷 代的奚奴》,《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》1956年第1期;胡留元、冯卓慧 《夏商西周法制史》,商务印书馆,2006年,第88页。

姚孝遂:《商代的俘虏》,《古文字研究》第一辑,中华书局,1979年,第371页。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:《1998年1999年安阳泡北商城花园庄东 地发掘报告》,《考古学集刊》第15集 ,文物出版社,2004年。

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:《1982—1984年安阳苗圃北地殷代遗址的发 掘》,《考古学报》1991年第1期。

同上。

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:《殷墟259、260号墓发掘报告》,《考古学报》 1987年第1期。

胡厚宣、胡振宇:《殷商史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3年,第165-166页。 胡厚宣还划分出了武丁之前的三位商王盘庚、小乙和小辛的卜辞,也有少量 人祭记录,共100人。但殷墟卜辞的时代划分尚未有公认的完整方案,有学 者认为殷墟甲骨中没有早于武丁的,这些卜辞应属于武丁及之后。

学者董作宾的《殷历谱》首先提出了祖甲、帝乙、帝辛时期的周祭现象,他 称之为殷商的“新派宗教”。另参见常玉芝《商代宗教祭祀》,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,2010年,第427—467页。

第十一章 商人的思维与国家

商王朝留下了众多遗址、文物以及累累白骨,那么,这个身居华 夏文明源头的王朝是如何运作的?商王如何解释自己的权力来源?他 的臣民对此又是如何理解的?

商朝已经有了文字,即使按最严格的“文明”标准,它也完全符 合。商代甲骨文和后世的汉字一脉相承,从未中断,这自然会给现代 人释读甲骨文带来天然的便利,但也会有误导,容易让现代人以为商 朝的文化和政体很容易理解。其实,它和西周之后的华夏文明很不一 样,和战国之后的中国更是判若云泥。

假设一位战国时代的思想家,如孟子或者荀子,亲身访问商朝, 其所见所闻将会彻底颠覆那些从史书中获得的认识。现代考古学也只 是揭开了真实商代的一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