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ruochuxs.com

翦商(出书版) 第36节(2 / 5)

》写作“黎”),引起商朝大臣祖伊的恐慌, 并向纣王告警。当然,在《史记》中,祖伊强调是纣王道德堕落引起 的种种混乱,并不是周的威胁:王现在过得放纵而残暴,自寻死路, 所以天神已经放弃了对商朝的护佑,商民皆在抱怨这个时代怎么还不 结束。而纣王的回答则注定会成为后世的经典:“我生不有命在天乎!” 翻译为白话就是,不是只有天才能决定我的命运吗?

祖伊和纣王的一问一答都没提及周灭黎的威胁,很显然,这是一 种离现实很远的道德叙事,但有一点很明显,其预设背景是:周灭黎, 是对商朝的公然背叛,威胁极大。

四,受命第五年,灭邛国。

注家解释,邛国在今河南省沁阳市,也就是太行山南麓,黄河北岸, 已属商朝心腹,离殷都只有200多公里,而且没有山河险阻,一马平川。 按正常逻辑,无论是周占领这个地方,还是灭亡此地的商人侯国后全 身而退,都不是商朝可以容忍的。但史书中却说,纣王仍然无动于衷。

后人实在难以理解,在商朝的最后几年,纣王到底处于何种状态, 他为何会对周人如此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毫无反应。这似乎是个千古 之谜,尤其我们试图复原这段历史时,会愈发感到其中的荒谬和不近 情理。

《帝王世纪》中有一则野史式的记录,说是纣王和妲己都喜欢饮酒, 有一次,宫廷内连续数日纵酒狂欢,结果纣王醒来后竟然不知道当天 的干支,已经忘记过去了几天,只好派人去问箕子。

纣王末期的政治混乱,可能还和他重用异族夷人有关。撇史记o殷 本纪》载,纣王末期最重用的人是费中以及蜚廉和恶来父子:”而用 费中为政。费中善谀,好利,殷人弗亲。纣又用恶来。恶来善毁谗, 诸侯以此益疏。”他们都是费氏成员,部族可能在今山东南部的费县 一带。费地属于东南夷人地区,纣王曾经多次对其用兵,商末的滕州 前掌大方国(史氏薛国)就在费县以西数十公里处。

据说费氏的祖先是“鸟俗氏”,有位祖先“鸟身人言”,显然是夷 人崇拜鸟的表现,说明和商人文化同源。到西周时,恶来后裔家族被 周朝多次迁徙,最终定居陇西,繁衍出了后来的秦族和秦国。(《史记o秦 本纪》)但在商末,他们还是未经迁徙的东夷土著。

看来,在纣王征服东南夷期间,有些夷人部落首领赢得了他的信 赖。《史记o殷本纪》载,恶来擅长诋毁别人,导致诸侯对纣王更加疏远o 也许,这也是周族能肆无忌惮征伐商朝势力的原因之一。

总之,随着周人势力的膨胀,应该有越来越多的商人朝贵开始把

希望寄托在周族身上。他们或许想的是,倘若能趁着周族的叛乱搞垮 纣王,扶植一位正常的新王上位,商朝应该能够回到往日的正轨。

老牛坡一崇国覆亡

文王受命第六年,灭崇侯虎的崇国。

在史诗《皇矣》中,崇国受到了上帝的诅咒,他命令文王:”召 集你的同盟,集合你的族人,带上你攻城的钩梯和冲车,去攻打崇国 的城墙!”

帝谓文王:询尔仇方,同尔兄弟;以尔钩援,与尔临冲,以

伐崇墉!

在文王平生的战功中,灭崇之战被歌颂得最详细:“冲车轰轰作 响地撞向城墙,周军砍下的人头成堆,捕捉的俘虏成串,他们在战 场上祭祀上帝,彻底毁灭崇国的一切,四方再没有谁能抵挡周王的 大军!”

执讯连连,攸酸安安。是类是羽,是致是附,四方以无侮!

临冲弗弗,崇墉他佗。是伐是肆,是绝是忽。四方以无拂!

关于崇国在何地,皇甫谧的《帝王世纪》说,“在丰镐之间”。丰 镐在今西安市西郊,老牛坡商代遗址很接近这个描述。但是,老牛坡 离周原比较近,很难想象文王在灭崇之前就敢远征山西长治(灭黎) 和河南沁阳(灭邛)。所以也有史家认为,崇和嵩通假,它应该在河 南的嵩山附近。”从逻辑上讲,文王先扫荡晋南和黄河北,再攻占黄

河南岸的商人侯国比较容易让人理解。

不过这样的话,考古发现的晋南的三座晚商侯国遗址和老牛坡遗 址皆无法对应史书的记载。也许,《史记》所载的文王征伐的顺序并 不完全准确,而且汉唐注家对黎地和邛地的解释也未必符合文王时代 的地理。概而言之,文王的扩张历程可能已经湮没在时光中,永远无 法如实呈现了。

但作为商朝侯国的老牛坡,的确是真实的存在。它立足西土二百 年,一直为商朝监控羌人,因此,周人迁居周原后的数十年生息,不 可能逃避老牛坡-崇国的掌控。也许这段记忆过于沉重,以致后来的 周人绝口不提,但它却成了史诗中上帝的神谕:崇国必须毁灭!

除了被抛掷在灰坑中的尸骨,老牛坡的晚商墓葬也记录了商人对 西土的统治方式,以及周人最后的回应。在相当于殷墟后期的老牛坡 四期,共发掘37座墓葬7—,属于同一片族墓区,坟墓排列有序, 东北侧是六座规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